現代人常常生活作息不正常、飲食不均衡,因此很多人家裡都有各式的保健食品,據市場研究機構《凱度消費者指數》2023 年第一季的調查顯示 1,在台灣每兩位消費者中就有 1 位在過去一年內購買過保健食品,消費普及率高達 56%;但是,你知道每一種保健食品都有自己的食用時間和食用方法呢?本篇統整市面上 60 種常見保健食品,讓你可以吃得更安心、更有感~
飲食不均衡導致身體營養素不足
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各種營養,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,根據衛福部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3 指引,透過 4 個步驟你就能根據自己的狀況,快速盤點自己每天所需的營養份量:
- 先確認自己目前的體重;
- 評估自己日常活動的強度;
- 根據「體重」和「活動強度」,查出自己每天需要的熱量;
- 根據每日建議的熱量需求,對照六大類飲食表,確認每一類的建議份數。
根據熱量需求的六大類飲食建議份數表
身體所需熱量(大卡) | 1200 | 1500 | 1800 | 2000 | 2200 | 2500 | 2700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全穀雜糧類(碗) | 1.5 | 2.5 | 3 | 3 | 3.5 | 4 | 4 |
豆魚蛋肉類(份) | 3 | 4 | 5 | 6 | 6 | 7 | 8 |
乳品類(240 毫升/杯) | 1.5 | 1.5 | 1.5 | 1.5 | 1.5 | 1.5 | 2 |
蔬菜類(份) | 3 | 3 | 3 | 4 | 4 | 5 | 5 |
水果類(份) | 2 | 2 | 2 | 3 | 3.5 | 4 | 4 |
油脂與堅果種子類(份) | 4 | 4 | 5 | 6 | 6 | 7 | 8 |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《六大類飲食建議份數表》107 年 10 月
這六大類食物中含有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,根據衛福部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》4 指出,不同年齡層的人群需要補充的營養素包括熱量、蛋白質、13 種維生素、膽素及礦物質。雖然食物中有這些成分,但現代人因為外食頻繁,容易導致營養不均,烹飪方式和食品加工也會使營養成分流失,因此,許多人會選擇用保健食品來補充不足的營養。
環境壓力導致身體營養素快速流失
現代生活中的高壓常常導致身體營養素快速流失,例如作息不規律、常熬夜容易使身體的膠原蛋白流失,這時透過補充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E 可以幫助身體抵禦外來傷害 5;因此,保健食品不僅提供額外的營養支持,還能協助身體應對外在環境的壓力。
特定人群如孕婦、運動員身體需要大量營養素
儘管每天都有營養補充的基本建議,但在一些特殊時期,像是減肥、懷孕或大量運動時,身體對營養的需求會增加,這時通常需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來增強營養攝取。
例如孕婦定期補充葉酸有助於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,在減肥期間補充膳食纖維,則能增加飽腹感、幫助控制食慾;因此,在這些特殊時期補充保健食品,有助於更好地照顧我們的身體。
生活型態可能會導致身體營養素不足
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導致身體缺乏或流失營養素,例如,素食者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 6,因為這種維生素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;不常外出的人體內維生素 D 可能會不足 7,因為這種維生素主要是透過日曬在皮膚中合成。因此,選擇適合的保健品可以幫助補充營養素,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作。
保健食品來源有哪些?它們各具有哪些保健功效?
保健食品成分的來源非常多,我們可將保健品分為 6 類:微生物來源、植物來源、動物來源、維生素、礦物與其他成份之保健食品,接續我們將介紹各類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,但需注意以下說明僅針對成分功效闡述,不代表你手上的保健食品就有這個效用喔!
目前食藥署規定,能夠宣稱明定 13 項保健功效的食品需要經過檢驗,並獲得健康食品許可證才得以宣稱 8。
微生物來源保健食品
微生物來源的保健食品主要包括細菌和真菌兩大類。細菌類保健食品如納豆菌、乳酸菌和酵素等,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、促進消化;而真菌類的保健食品則包括靈芝、樟芝、紅麴和冬蟲夏草等,這些真菌被認為擁有多重保健功效,如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。
成分 | 保健功效 | 成分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乳酸菌 | 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| 紅麴 |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|
益生菌 | 改變細菌叢生態、幫助消化吸收 | 牛樟芝 | 提升身體免疫力 |
納豆激酶 |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| 酵素 | 幫助消化吸收 |
靈芝 | 調整體質、提升身體免疫力 | 冬蟲夏草 | 調節免疫功能、抗疲勞、降血脂 |
植物來源保健食品
植物來源的保健食品主要是各種草本植物提取物,常見的有葉黃素、葡萄籽萃取物、苦瓜素…等,不同植物萃取物擁有各自的保健功效,例如葉黃素對眼睛健康有益、苦瓜素有助於調整體質、來自南美洲的瑪卡則能增強體力,品牌通常會強調植物成分中的獨家萃取技術,來證明成分的純度及效果。
成分 | 保健功效 | 成分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葉黃素 | 照護眼睛 | 葡萄籽 | 增強免疫功能 |
生薑萃取物 | 促進新陳代謝 | 兒茶素 | 促進新陳代謝 |
薑黃 | 促進新陳代謝 | 藻油 | 促進新陳代謝 |
瑪卡 | 增強體力 | 人蔘飲 | 滋補強身 |
大豆卵磷脂 | 調整體質 | 苦瓜素 | 調整體質、滋補強身 |
膳食纖維 | 幫助消化 | 月見草油 | 緩解更年期和經前綜合癥 |
青汁 | 幫助消化 | 大蒜素 | 提升身體保護力 |
綠藻 | 幫助消化 | 接骨木漿果 | 提升免疫力 |
菊苣纖維 | 幫助消化 | 紅景天 | 改善疲勞現象 |
燕麥 | 促進腸道蠕動 | 茄紅素 | 提升免疫力 |
蔓越莓 | 養顏美容 | 芝麻素 | 提升肝臟功能 |
動物來源保健食品
動物來源的保健食品包括蜆精、雞精、膠原蛋白和玻尿酸…等,以蜆精和雞精為例,它們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,有助於提升體力和增強免疫力;膠原蛋白則是皮膚、骨骼和關節…等部位重要組成成分;而玻尿酸最早期是從動物中提取,但如今已經能夠通過科研技術合成或利用細菌發酵來取得。
成分 | 保健功效 | 成分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膠原蛋白 | 養顏美容 | 滴魚精 | 滋補強身 |
磷蝦油 | 增強體力 | 鱸魚精 | 滋補強身 |
蝦紅素 | 提升身體保護力 | 蜆精 | 滋補強身 |
魚油 | 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 | 甲殼素 | 吸附油脂、膽固醇、重金屬 |
DHA | 調節生體機能 | 鯊魚軟骨素 | 幫助骨骼正常發育 |
胎盤素 | 提高人體免疫力 | 蜂膠 | 調節生理機能 |
滴雞精 | 滋補強身 | 蜂王乳 | 調節生理機能 |
維生素保健食品
人體總共需要 13 種維生素,包括 4 種脂溶性維生素(維生素 A、D、E、K )和 9 種水溶性維生素( 8 種維生素 B 群、維生素 C ),儘管維生素無法提供熱量,但是每一種維生素都在身體中起到關鍵作用,共同維持身體的機能運作。
脂溶性維生素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
維生素 A | 照護眼睛、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 |
維生素 D | 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 |
維生素 E | 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 |
維生素 K | 促進骨質的鈣化 |
水溶性維生素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
維生素 C | 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 |
維生素 B1 | 調節生理機能 |
維生素 B2 | 調節生理機能 |
維生素 B3(菸鹼素) | 調節生理機能 |
維生素 B5(泛酸) | 助於體脂肪、膽固醇合成、胺基酸代謝 |
維生素 B6 | 助於維持胺基酸正常代謝 |
維生素 B7(生物素) | 增進皮膚和黏膜的健康 |
維生素 B9(葉酸) | 助於紅血球的形成、胎兒的正常發育 |
維生素 B12 | 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 |
礦物類保健食品
此外,我們的身體也需要攝取適量的礦物質,以確保細胞和器官的正常運作。例如,鈣有助於維持骨骼發育,鎂則有助於身體的正常代謝;不過我們常吃的食鹽就含有鈉元素,因此儘管鈉在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》中有列出,但通常不需要額外通過保健品來補充。
成分 | 保健功效 | 成分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---|---|
鈣 | 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 | 鎂 | 助於心臟、肌肉及神經的正常功能 |
鐵 | 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 | 鋅 | 有助於維持醣類、蛋白質與核酸的正常代謝 |
碘 | 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| 硒 | 維護甲狀腺機能、保護心血管 |
其他保健食品
此外,還有一些保健品可能是動植物提取物、化學合成或發酵過程製成,例如 Q10 和 GABA,Q10 是一種輔酶,對於能量代謝和細胞功能起到關鍵作用,常被用來補充心臟和肌肉的能量需求;而 GABA 則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,有助於放鬆身心、改善睡眠品質,對於緩解壓力和焦慮也有一定效果。
成分 | 保健功效 |
---|---|
Q10 | 滋補強身 |
GABA | 幫助入睡 |
65 種常見的保健食品怎麼吃?一張圖帶你快速了解
保健食品需在適當的時間服用,身體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其營養成分,像是空腹時食用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,而脂溶性營養如魚油則建議在餐後服用;一般而言,保健食品的服用時間可分為三類:空腹吃、飯後或隨餐吃、睡前吃。
空腹吃保健食品:飯前 1 小時或飯後 2 小時
- 益生菌(耐酸):空腹時,最佳效果。
- 膠原蛋白:任何時候都可以食用。
- 膳食纖維、青汁、綠藻、菊苣纖維、燕麥:空腹食用,增飽足感,抑制食慾。
- 生薑萃取物、瑪卡、兒茶素、苦瓜素、人蔘飲、滴雞精、滴魚精、鱸魚精、蜆精、甲殼素:晨間食用,吸收效果最佳。
- 鈣片/檸檬酸鈣:隨時皆適合食用,溶解度不受胃酸阻礙。
- 鐵、鎂、硒:空腹時較不會影響收效率。
飯後 1 小時吃保健食品或隨餐吃保健食品
- 益生菌(不耐酸):選擇飯後吃,保護益生菌不被胃酸破壞,讓益生菌活性更高。
- 膠原蛋白:任何時候都可以食用。
- 鈣片/檸檬酸鈣:隨時皆適合食用,溶解度不受胃酸阻礙。
- 水溶性營養( B 群、葉酸、維生素 C ):享用晚餐後攝取,有助於最大程度吸收這些營養成分。
- 脂溶性營養(維生素 ADEK、葉黃素、魚油、藻油、DHA、蝦紅素、磷蝦油、魚肝油、月見草油、Q10、大豆卵磷脂、薑黃):與正餐一起食用,幫助身體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營養,提高吸收率。
- 乳酸菌、納豆激酶、冬蟲夏草、蔓越莓、葡萄籽、大蒜素、接骨木漿果、紅景天、茄紅素、芝麻素、胎盤素、鯊魚軟骨素、鋅:適合餐後服用。
- 酵素:適合於飯後補充,因為它們有助於消化和吸收。
- 紅麴、蜂膠、蜂王乳、靈芝、牛樟芝:適合晚餐後補充,給身體提供額外營養。
睡前吃保健食品:睡前 30 分鐘內吃
- 膠原蛋白:任何時候都可以食用。
- 水溶性營養(葉酸、維生素 C ):在入睡前用水服用,有助於這些水溶性營養的吸收。
- 鈣片/檸檬酸鈣:隨時皆適合食用,溶解度不受胃酸阻礙。
- 鐵:鐵劑在酸性環境下更易被吸收,所以最佳時機是在空腹或睡前服用。
- GABA:睡前攝取能夠幫助你更快入睡。
吃保健品時常見的問題大解密
當然,我們不僅要關注保健食品的食用時機,同時也要留意如何正確服用,才能確保最佳的吸收效果,並避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!
多種保健食品可以一起吃嗎?
雖然保健品是對身體有益處的營養品,但是有些保健食品是不能會一起服用!不然可能會讓保健效果大打折扣,還可能傷及身體,以下我們整理一些常見的保健食品搭配禁忌:
- 鐵與膳食纖維不可一起吃:膳食纖維可能會降低鐵的吸收率。
- 鐵與草酸、植酸、單寧酸不可一起吃:草酸、植酸、單寧酸會抑制鐵質的吸收率。
- 鈣與鐵不可一起吃:因為它們都是二價礦物質,具有相似的吸收路徑,可能會相互競爭,影響吸收率。
- 鈣和魚油不可一起吃:鈣是微鹼性礦物質,若與魚油一同食用,可能會產生皂鈣,進而導致便秘問題。
- 膳食纖維與油脂類保健食品不可一起吃:膳食纖維有吸附油脂的特性,因此可能會降低油脂類保健品(如魚油、藻油等)的吸收率。
吃保健食品時可以配茶或咖啡嗎?
另外在吃保健食品的時候千萬別偷懶,隨手拿起桌上的茶或者咖啡一起服用,這可能會導致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吸收效果變差;再來喝太多茶、咖啡會有利尿效果,容易讓水溶性維生素加速排出,結果造成保健效果降低。
藥品跟保健食品可以一起吃嗎?
由於進到腸道內的食物會一起被吸收,因此,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,與保健食品同時補充時,它們之間可能會產生相互影響,舉例來說,抗生素可能會清除益生菌,從而削弱益生菌的功效;因此,建議藥品和保健食品之間應該間隔 30 分鐘以上再補充,或者咨詢醫生的意見,以確保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相互作用不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。
保健品要吃多久才有效?
每個保健食品的效果展現時間都不一樣,通常得連續吃個 2~3 個月才會有看得出來的效果,如果斷斷續續的吃,可能身體無法定期補充到足量的營養,那也無法顯現出其效力;倘若吃了保健食品後覺得身體不對勁,也得馬上停止使用,然後找醫生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,記住,健康第一!
保健食品怎麼吃固然重要,但調整日常飲食、作息才是健康之本
保健食品確實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,但要實現真正的健康,調整日常飲食、作息也是至關重要的~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良好的睡眠品質,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。如果真需要保健食品輔助補充營養素,也要記得如何每個保健品的服用時間、搭配方式,才能讓保健效果真正發揮功效!
參考資料
參考資料 1:KANTAR 凱度消費者指數《保健品 M 型化平均消費增 54 %熟齡網購勢力漸起》
參考資料 2:衛生福利部《什麼是「健康食品」?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來告訴您!》
參考資料 3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
參考資料 4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》
參考資料 5:Chan, Alvin C. “Partners in defense, vitamin E and vitamin C.”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71.9 (1993): 725-731.
參考資料 6:Obeid, Rima, et al. “Vitamin B12 intake from animal foods, biomarkers, and health aspects.” Frontiers in nutrition 6 (2019): 93.
參考資料 7:長庚紀念醫院《明星營養素~維生素 D 》
參考資料 8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《健康食品正確知》
參考資料 9: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教材《保健食品概論》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