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市場研究報告,2022 年全球保健營養食品市場已達到 8,697 億美元,亞太地區預計到 2026 年將佔據超過 30% 的市場份額 1;這代表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日益增加,但你知道保健食品分為 4 大類嗎?健康食品、特殊營養食品、機能性食品、膳食補充食品,它們各有不同的功能和適用人群。如何選擇以及哪一種適合你?趕快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!
保健食品是什麼?
保健食品又稱保健營養食品,通常譯為營養補充品( Nutritional Supplement, Dietary Supplement ),旨在補充人體缺乏的營養素;但其實保健品就是一般食品,由天然食物或經精製、加工或配方調製組合而成 2,能補充每日營養、幫助調整體質。
保健食品廣義分類
在保健食品的廣義分類中,可以將其分為 4 大類:健康食品、特殊營養食品、機能性食品和膳食補充食品 3,每一種類型的食品都有其獨特的效用和適合的人群,滿足人們對健康和營養的不同需求,從提供基本營養到滿足特殊生理需求。
保健食品各類營養價值:健康食品、特殊營養食品、機能性食品、膳食補充食品
保健食品廣義分類包括健康食品、特殊營養食品、機能性食品和膳食補充食品,這些類別涵蓋了各種不同的食品形式,旨在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,我們整理了這 4 種食品的區別提供你快速了解:
保健食品廣義分類表
分類 | 定義 | 舉例 |
---|---|---|
健康食品 Health Foods | 具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食品 | 有健康食品標章之保健食品 |
特殊營養食品 Specific Nutrient Foods | 因應特殊生理需求的營養食品 | 病人用食品(例:糖尿病)、嬰兒配方食品 |
機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s | 具特殊生理機能的食用形態食品 | 燕麥片、優酪乳 |
膳食補充食品 Dietary Supplement Foods | 補充飲食中沒有攝取到營養素的食品 | 綜合維生素、B 群 |
健康食品:具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食品
台灣自 1999 年《健康食品管理法》實施以來,「健康食品」已成為一個法律名詞,需經衛生福利部的查驗登記許可,才能稱為健康食品 3( Health Foods );健康食品需具有實質的科學證據支持其保健或機能性訴求,但並不作為治療或矯正疾病等醫療用途使用。
健康食品查驗登記採雙軌制:第一軌為個案審查,第二軌為規格標準審查。業者需提供製程品管及科學證據,向衛福部申請,確認安全性(毒理評估)及功效性;核准通過後,產品包裝須標示健康食品、核准證號、標章及保健功效,但不得述及醫療效能或誇張宣稱,目前有 13 種可宣稱之保健功效。
- 護肝功能
- 調節血糖功能
- 調節血脂功能
- 免疫調節功能
- 腸胃功能改善功能
- 抗疲勞功能
- 延緩衰老功能
- 牙齒保健功能
- 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
- 促進鐵吸收功能
- 輔助調節血壓功能
-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
- 骨質保健功能
特殊營養食品:因應特殊生理需求的營養食品
特殊營養食品( Specific Nutrient Foods )是為應對特定生理需求或疾病狀況而設計的食品,如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專用的營養食品;特殊營養食品需經衛福部食品查驗,確認其符合安全與營養標準 4,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、代餐食品等。
倘若是罕見疾病的配方營養食品,如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專用的營養食品,則需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食用 5,因其營養配方是針對特定疾病而訂製,與一般人所需營養不同;選擇時應留意標示,雖不能宣稱治療效果,但可作為手術後營養補充。
機能性食品:具特殊生理機能的食用形態食品
機能性食品(Functional Foods)是指富含特殊生理功能的食品 6,與普通食品相比,機能性食品除了可以提供基本營養外,還有助於維持健康,包括運動飲料、燕麥片、優酪乳等,它們的特殊功能可以改善身體的生理狀態,例如增強運動表現、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等等。
膳食補充食品:補充飲食中沒有攝取到的營養食品
膳食補充食品(Dietary Supplement Foods)是一種補充飲食中缺乏的營養素所製作成的食品,常見以膠囊或錠劑形式呈現,例如括維生素 B 群膠囊、魚油、維生素 D 鈣片等等;膳食補充食品可以填補人體營養需求的缺口,不同劑型也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吃保健食品常見 3 大迷思
保健食品常見迷思 1:以為吃保健食品就可以治百病
許多人誤以為吃保健食品就能治百病,尤其時中老年人常常保健罐不離身,但是保健食品雖然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,但它們僅能作為輔助角色幫助改善健康狀態,而非取代正規醫療治療。因此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適度的運動,來維持身體健康。
保健食品常見迷思 2:有吃保健食品就可以亂吃食物
很多人認為只需要補足身體所需營養比例,那不管是透過保健食品還是食品都沒差,但是這樣是本末倒置!飲食應該是多樣化且均衡的 7,包括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、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等,保健食品僅能在營養補充的角色下發揮作用,而不能代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。
保健食品常見迷思 3:保健品吃越多補越多就越有效
每個人每天的營養素都有固定比例,過多補充營養不僅身體無法完好吸收,還會造成身體的負擔;因此,根據個人的實際需求、遵循製造商建議用量或是醫生建議來進行補充,才能讓身體有感且不負擔,適度才是最好的補充方式。
無論是保健食品還是健康食品,都僅能當作補充身體所需使用
無論是保健食品還是健康食品,都僅能當作補充身體所需使用,而非取代正常飲食:1)保健食品是輔助食品,主要提供額外的營養素;2)健康食品雖然經過科學實證具有保健功效,但仍需搭配均衡飲食。此篇文章我們整理了常見的保健食品的分類與適合族群,希望能讓你更明白如何挑選適合的保健品,讓身體健康無負擔~
參考資料
參考資料 1:經濟部產業技術司《產業技術評析-國際保健營養食品創新商模動向案例》
參考資料 2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《健康食品概說暨導覽》
參考資料 3:衛生福利部《什麼是「健康食品」?讓食品藥物管理署來告訴您!》
參考資料 4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《特殊營養食品 > 辦理查驗登記相關資料》
參考資料 5: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《特殊營養食品 > 罕見疾病特殊營養食品》
參考資料 6:Doyon, Maurice, and JoAnne Labrecque. “Functional foods: a conceptual definition.” British Food Journal 110.11 (2008): 1133-1149.
參考資料 7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
0 Comments